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-专题-详情

奔赴山海 做自己的徐霞客

2023-06-01 07:10:07来源:中国青年报

万历四十一年(公元1613年)5月19日,28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一生“驰骛数万里,踯躅三十年”的遐征。他在《徐霞客游记》序言中写道:“不避风雨,不惮虎狼,不计程期,不求伴侣。以性灵游,以躯命游。亘古以来,一人而已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徐霞客对自己的评价是诚恳而准确的,这也让后人对这样的壮游心驰神往,亦百折不悔。

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寻访活动自2006年首次启动,至今已有十届,累计寻访105名个人(团体),涵盖登山、漂流、徒步、航海等多种专业领域,涉及文化传播、环境治理、减灾救灾、全民健身等数十项公益事业。

在超级畅销书《明朝那些事》中,历史名人你方唱罢我登场,作者却在全书的终章,有些“莫名其妙”地以徐霞客来结尾这段300年历史。毫无疑问,徐霞客是一个伟大的人,为中国的地理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,但这可能不是他最伟大的地方。

徐霞客究竟伟大在哪里?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的故事里可能会有答案的线索。

身体和灵魂,都要在路上

总体来说,徐霞客是“穷游”,但他是愉悦的,世之奇伟瑰怪,尽收眼底。《徐霞客游记》中,到处可见满脸写着高兴,“停足仙筏桥,观石梁卧虹,飞瀑喷雪,几不欲卧”“时浮云已尽,丽日乘空,山岚重叠竞秀。怒流送舟,两岸秾桃艳李,泛光欲舞,出坐船头,不觉欲仙也”……

在这一点上,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们的身体和灵魂,和在410年前启程的前辈一样,都在路上,而且人意山光,俱有喜态。

上学时候,黄明是个“学霸”,1980年,16岁的他参加高考,念5年临床医学,1989年又考上研究生;1992年下海经商,风生水起。然而,从2006年开始,他主动“下岗”,2017年,他入选第七届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。黄明总结:辞职17年,卖掉3套房,摔断一根肋骨;四赴南极两赴北极,行走七大洲四大洋;万卷书万里路,沿途治病救人,扶弱救困。

最初旅游中,黄明发现,“老外”对中国游客的印象就是住五星级酒店、大吃大喝,“我要走不一样的路,体现中国人的新面貌。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”。如今,黄明的足迹已到160个国家,全世界最著名、最艰苦的徒步线都走了,还一路走一路行医,救助了100多个“老外”,送出5000多份中国礼物。

在黄明看来,徐霞客受当时客观条件所限,并没有走完全国,更没有走出国门,“现在条件好了,新的时代要有新的意义。行走不是目的,只是手段,通过行走睁眼看世界,年轻人更要有世界眼光”。

第八届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邹玉麟出生于1955年,是实现环球徒步旅行梦的首个中国人。他曾徒步考察中国革命的征程,历时两年零两个月,行程2.5万公里,经过22个省(区、市),368个县市,1000多个村镇;他曾完成环球徒步采风,途经韩国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澳大利亚等17国,跋涉4.2万公里。

1987年8月1日,邹玉麟“停薪留职”,从江西南昌出发,只身一人重走长征路;30年后的2017年7月23日,年逾花甲的邹玉麟从上海出发,重走“建军路”,这一次有越来越多的人跟在他身后,志愿者、退休干部纷纷加入这支队伍。

徐霞客是一个人,而当代徐霞客还可以是一支队伍。在历届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名单中,我们看到了北京大学山鹰社、西藏登山队、中国南极科考队、蓝天救援队、重庆洞穴探险队等团队的身影。一群人聚在一起,不远万里,行走中国,他们的目标不同,但信念一致。

奔赴山海的人,精神力量是强大而相似的

很多人羡慕徐霞客恣意潇洒的一生,但那只是他的A面,绕到他的B面,“游记”的背后是艰难险阻,乃至威胁生命的挑战。高温、寒冷、饥饿、强盗,“群盗喊杀入舟,火炬刀剑交丛而下”,甚至自己带着铁锨,“何处不埋吾骨耶”。现代人是幸运的,在路上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,但依然有一些路是不好走的,更多时候,我们要面对的是挑战自己。

第三届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冯春,已漂流了30多年。1986年,由中国人自己组建的漂流队首次全程漂流长江成功,冯春就是队员之一。漂流是改革开放之后兴起一项体育运动,寄托着国人除了体育之外的光荣与梦想。1985年,冯春看到只身漂流长江的尧茂书牺牲于金沙江段的新闻,默默记下了这位勇士和这件壮举。翌年看到长江漂流招募队员的消息,他马上报了名。

冯春永远忘不了当年,漂流队刚死里逃生通过一个险滩,由于损失了一条船,一天晚上,副队长悄悄地把冯春叫出帐篷,说:“下面情况不明,我是副队长,我必须往下漂。”冯春很难过,“实际上他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我”。在这一次漂流中,有9个年轻人的名字永远留在了长江。

漂完长江后,冯春再没舍得放下手中的桨,全中国的大江河,他都想漂个遍,目前他累计漂流超过1万公里,是世界上漂流里程最长的人之一。冯春相信:“一生只做一件事,一定会成功。”

2019年国庆档,有一部电影《攀登者》讲述了中国几代人勇攀珠峰的史诗,而在中国人挑战珠峰的历史上,一定有夏伯渝的名字。

第六届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夏伯渝,26岁时被选入国家登山队挑战珠峰,1975年,他把睡袋让给队友,自己的双脚却被冻伤截肢。而正是夏伯渝和队友在1975年架设的金属梯,帮助中国登山队第二次登顶珠峰。截至2008年,它共帮助1300多名登山者实现珠峰梦,这个梯子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——中国梯。

再登珠峰,成为夏伯渝40多年来的追求。尽管命运依然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:5次挑战珠峰,多次遭遇雪崩、地震等险况,九死一生。其间,他还被查出患有淋巴癌、血栓……但这一切没能阻止他的脚步,终于在2018年5月14日10时41分,69岁的夏伯渝登上珠峰之巅,成为迄今中国登顶珠峰年龄最大者,也是第一位依靠双腿假肢登顶的中国人。

英国登山家马洛里,经常被烦人的记者反复问同一个问题:什么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?他留下了那句经典回答:因为,山就在那里。也许,奔赴山海的人,精神力量都是强大而相似的。

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

第八届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团体奖,颁给了一群行走不是为了旅游的人——蓝天救援队。成立于2007年的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专业、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,目前已经有正式队员3万名、志愿者近20万人,组成了600多支队伍,一年救援1万多次。

创始人兼队长张勇去过国内几乎所有著名的雪山、无人区,但基本上都是去救援。队员们的身影出现在汶川地震、贵州抗旱、玉树地震,以及菲律宾、缅甸、老挝、尼泊尔、斯里兰卡等国际救援的现场。成立救援队的初衷是为户外运动作保障,但他发现,温暖是相互的。

“每个人都有英雄情结,希望自己对他人、对社会有意义,这种感觉很幸福,这也是我们那么多队员和志愿者在无怨无悔、自带干粮做这件事的原动力。”张勇说,蓝天救援队的救援行动纯公益、不收费,但每次逢年过节,他们一开门,就可能看到地上摆着一堆礼品,送礼物的人千方百计打听到他们的地址,放下就跑。

第十届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初雯雯,是第26届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”获得者,现任新疆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会长。对90后的初雯雯来说,旅途便是归乡。大学毕业后,立志投身自然保护工作一线的她决定回到家乡新疆阿勒泰,回到阿尔泰山的怀抱。

回到新疆后,她开始着手于乌伦古河流域灌木植被群落恢复、救助因人为原因受伤的野生动物、培养当地原住牧民成为自然巡护员等工作,较大程度改善了包括蒙新河狸在内的100余种野生动物栖息地生境条件。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,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网友组成了致力于自然保护、野生动物救助的互联网公益团体“河狸军团”,并陆续发起了“河狸食堂”“河狸守护者”“河狸方舟”等公益项目。

5年来,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在超过100万名青年网友的共同参与下,蒙新河狸(国家一级保护动物)的种群数量由500只左右提升到600只左右,种群数量增长20%,达到了我国自有河狸观测数据以来的峰值,60多万棵灌木柳树苗也在乌伦古河流域落地生根。因此,她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“河狸公主”。

现在,我们可以来试着回答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。

徐霞客在临终前说:“张骞凿空,未睹昆仑;唐玄奘、元耶律楚材,衔人主之命,乃得西游。吾以老布衣,孤筇双屦,穷河沙,上昆仑,历西域,题名绝国,与三人而为四,死不恨矣。”没有人要求徐霞客做什么,他的成功在于按照自己的方式,去度过一生。

当代徐霞客的意义,早已超越旅行。我们每一个人,或者说每一个无名之辈,或许只能在自己的领域与生活中做一些小事,但这一点儿也没关系。只要“在做”,我们不妨锚定自己的坐标,做自己的徐霞客。

标签:

上一篇:煮西红柿鸡蛋汤为什么鸡蛋一下进汤里就焦了?
下一篇:最后一页